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立德树人»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
编辑:周斌   时间:2019-06-18  访问: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周斌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同时也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指明了工作思路。社会发展教育为先,和谐校园师德最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将其写入党章,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也成为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想指南。
    一、科学发展观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指导意义
    党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已经明确了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都必须认识和遵循人、自然、社会发展及其和谐发展的规律,并自觉按其规律指导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其目的在于真正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促进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教师师德建设,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不仅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科学发展观,具体到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它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就是要坚持:两个为本,做好统筹兼顾。即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德育为先;办学以人才为本,促进师生全面发展;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青年教师成长中各方面问题与利益关系。
    二、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师队伍也随之日益壮大,青年教师逐步成为高校师资队伍的主体,他们重视工作与学习,工作努力,外语与科研水平日益提高,为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现有的师德规范和师德评价体制下,受市场自身的弱点和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青年教师在师德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政治思想觉悟与师德水平与大学生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政治环境逐步宽松,社会物质条件也日益改善,这些都为青年教师的知识获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在强调知识积累的同时,对于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理论要求一度有所放松,再加上改革开放后,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导致青年教师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出现某种程度的混乱。安云风在高等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调查中发现,30%的大学生对教师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存有不满,37%的教师对入党的看法有偏差,40%的大学生认为“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和牺牲奉献精神”的教师只有少数。由此看来,青年教师离学生心中教师形象差距较远,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有待提高。
  (二)重视个人学历提高,但敬业精神不够,学术风气浮躁,治学态度不严谨
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人才引进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般本科院校引进青年教师普遍重视高学历,重点院校除了高学历之外还要有留学经历。同时,高校对青年教师的科研要求也非常严格,职称晋升直接与科研挂钩成了青年教师发展的压力。双重压力导致了一些青年教师注重提高学位,教学敷衍了事,不认真备课,对学生不负责任;在搞科研时急功近利,伪造数据,抄袭剽窃;学风浮躁,不专心教学科研,评奖、评职称时虚报浮夸、弄虚作假;有的甚至以钱物或其他方式换取他人学术成果等。因此,青年教师科研质量差,多数在低层次徘徊,难以进入学术前沿,难以出科研精品。
  (三)缺乏人文关怀精神与团结协作精神,自我意识太强
大学精神形成的主体在于教师,高校人文精神体现在教师科研、教学与服务实践中。而笔者参考了近年来对青年教师师德研究成果,普遍报告了现在的青年教师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后,又多为独生子女,社会和家庭环境使一些青年教师把实现个人价值作为他们人生奋斗的目标,在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严格管理学生以及自身作则等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部分青年教师过分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醉心于个人的发展,而忽视集体的利益。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缺乏团结协作精神,任课教师之间沟通存在问题,互相学习与促进就更难得。当前,我们在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在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三、探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新途径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事关教育发展的全局,事关科教兴国大业。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基础。我们可以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出发,创新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路径、渠道、方法,切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根据新的形势要求,结合我们工作实际,为使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就此提出几个观点:
  (一)以人为本,加强师德教育与自我认识提高相结合
    我国青年教师师德教育比较薄弱,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师德作为调整活动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的思想指导和行为规范,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是一种客观的、外在的规范。这些规范要求被认识、理解后,转化为自己内心的道德律令,成为职业行为准则后,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促进教师人格完善。青年教师师德的内化和自律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教育与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是青年教师本人自觉接受教育和自我修养的过程。师德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实际出发,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1、改进工作思路,加强岗前培训和在职教育
    教师是肩负着特殊社会责任的人,要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为之奋斗的坚定信念,就必须自己首先要做出表率。教师要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信念,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为此,师德教育者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改进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促进青年教师师德水平提高与发展。
师德教育主要通过岗前教育与在职教育来实现。岗前教育主要针对新教师进行,要避免流于形式,避免说教;形式要灵活多样,提高培训效果。在职培训是针对已经在高校工作了几年的青年教师进行分阶段的培训,培训着重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更新师德内容,形成师德习惯。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自建立ISO质量管理体系、引进标准化管理以来,不断加强了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与考核。每个学期都有多个不同层面的学习会议、培训讲座,每次培训都随后进行理论与实践考核,以考促学,以评促进。我们还通过OA网络办公平台,建设栏目,增加了视频学习材料,拥有人文素质教育、教育讲座、成功素养、心理健康、管理文化等在线资源,每个教师都可以在线学习。这样就拓展了师德教育思路与途径,增强了师德教育成效。
    2、树立师德楷模,加强师德荣辱观教育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回信精神,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的要求落到实处,必须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作风优良、勇于奉献,深受学生爱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要象孟二冬同志那样,无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全部用来报效祖国和人民,既有学识魅力,更有人格魅力,自觉加强学识修养和师德修养,成为广大师生的楷模。
师德荣辱观,主要是指高校教师履行高校师德规范要求的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肯定和褒奖以及教师主体对其心理体验所产生的尊严和自豪感。师德荣辱观可以激发教师主体积极履行“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的内在动力。它也是教师主体行为选择的标尺,有了师德荣辱观,就能趋荣避辱,能以师德荣辱的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使自己行为与师德规范要求的价值目标一致。可见,加强师德荣辱观教育有助于青年教师师德内化。
    3、实行导师制度
    我院2008年开始实行教师导师制度和学生导师制。
    教师导师制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由学校组织安排在师德修养、敬业精神、业务素质等各方面优秀的中老年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全面带教与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培养计划并认真落实,以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科研关,形成“分院名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梯队型循环发展模式,成效显著,每年青年教师的学生满意度都在不断提高。
学生导师制度,是每个教师经过培训上岗,担任一个班级的导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的成长、成才角度出发,以教育人、引导人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尊重学生的自我追求和自尊需求;要注重人文关怀,让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生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性化人格塑造,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文化素质和国民素养的培养,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学习,一种提高,强化了教师角色意识。
  (二)科学发展,完善师德规范与青年教师自我约束相结合
    有了正确的师德观,切实完善青年教师师德规范就很关键了,它能使青年教师的思想行为有章可遵,可以避免只能依照自己的职业“良心”行事。有了规范,必须要求青年教师自我约束,自觉践行。坚持科学发展,把完善师德规范与青年教师自我约束、自我践行相结合,这是养成青年教师具有良好师德的根本保证。
    结合实践科学发展观实际,我院自实行目标管理、ISO质量管理以来,不断完善师德师风规范,把对每一位教师师德要求纳入个人岗位说明书,指导教师工作实践。这样年轻的教师就可以按照岗位说明,进行自我约束,规范自己的教学、科研、服务行为,通过绩效考核对教师的师德行为进行监督考评,教师再进行总结提高,形成一个闭合循环系统。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师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师德师风得到很大的改善,学生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统筹兼顾,创新师德评价方法与促进青年教师自我实现相结合
    师德考评工作是教师绩效评价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创新师德的考核评价工作方法,要建立健全师德评价体制,把对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工作的主要内容来抓。在教师考核评比机制中,师德考评要求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形成准确、量化的标准,要能够全面、科学地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情况,做到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全面性的相互统一。例如:我院绩效考核体系中教师考核采取了“教师自评、学生评价、领导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教师通过每日网络工作日志、教学周志、月自评、自评材料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不记名反馈与评价,部门领导和主管领导评价,这样形成了一个量化的、统筹兼顾的、克服了传统的评价方式不足,使师德评价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营造了一个科学、健康的考评文化氛围。
    在做好师德评价的同时,也要统筹兼顾青年教师的主体需要,促进青年教师自我实现。需要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通过改善环境,形成师德激励机制,为青年教师在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提供一个舒适、愉快的环境条件,通过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一个文明、清新、高雅的校园道德氛围,从而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学校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基本物质和精神需求,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从教,并把教书育人、发展学术和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从硬件到软件建设,到关心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避免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幸福感,让青年教师尽快达到自我实现。例如:2008年我院建立了多功能教工之家,集卡拉OK、棋牌、台球、乒乓球、健身于一体,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文化活动场所。在释放工作压力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增强师师沟通的平台,为和谐校园文化和师德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原文5821字,有改动)

发表评论
南昌大学工会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225 传真:0791-83969225 E-mail:gh@n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