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校务公开» 师德建设» 做高尚师德的实践者
做高尚师德的实践者
编辑:佚名   时间:2006-05-26  访问:

做高尚师德的实践者
全国师德标兵、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

                                        一、崇尚学术。谨防玷污
    首先,搞学术,必须遵循学术道德规范,玷污学术,学术失德,是大学教师的耻辱。讲学术道德首先要讲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学教师要以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培养国家栋梁为使命和责任。截至2005年暑假,我已带出6名博士后,53名博士,他们中已有31人晋升为教授,25人成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他们的突出特点,一是业务上过硬,有的成为特聘教授、优秀学术带头人、国外名牌大学教授。2004年人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的专家中,有两名是我带的博士。我的学生北师大副校长董奇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二是具有综合素质,大多数学生既能做学者专家,又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六分之一的学生已走上校级领导岗位。三是做出了突出业绩,他们不仅具有优秀的学术才能,有的还具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成为拥有亿万元资产的企业家。从教育实践中我体会到,高校教师必须将自己置身于科教兴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之中,以培养人才、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其次,讲学术道德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校中开展得相当“火热”,于是有些学者和媒体就加以炒作,危言耸听地把心理不健康大学生的比例定为20%、30%、50%,甚至超过70%,以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作为高校的心理学教授,我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在媒体发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路一定要走正”的谈话,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是主流,纠正了在宣传方面的错误估计。作为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专家委员会负责人,我积极参与了高校心理教育骨干教师10期的培训工作,为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了8本深受大学生欢迎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读本。与此同时,我也拒绝了近10家出版社邀请我主编那些能赚钱但内容千篇一律、甚至误人子弟的心理学教材。从中我体会到,高校教师必须坚持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的声誉。
    第三,讲学术道德,就应当在自己的科研与教学中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凸显学术道德伦理性和科学研究精神的关键。多年来,我曾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的重点项目,创建了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的系统框架,获得了24项省部级政府奖项,课题组成员先后在2000年和2004年5个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探索了认知能力发展脑电图变化的科学规律,获得了心理学界少有的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建构了思维认知的结构,其成果在国外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首次且长期地在全国大面积地开展了中小学智能培养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基础教育改革,提高了教育质量,被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协评为“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并于1996年2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第四,讲学术道德,就要自觉地树立法制观念.不做任何学术道德失范的事。我认为,作为一个学者,著书立说是工作的需要,但首先要成为高尚师德的实践者,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淡泊名利,当前尤其要身体力行反对学术腐败。我与学生一起做研究,学术成
果署名时,学生的名字往往排在前面。在我的论文著作中,十分重视原始资料,为了保证学术研究的真实性,我对调查研究的原始资料要求至少保留5年;十分重视原始数据,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学生的科研数据,我都要求坚持客观性,绝不允许半点篡改和修正;我强调心理科学要重视原创性研究,树立“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理念。顶天者,指对国际学术界关注的某一问题有所突破;立地者,指立足于国情,积极面向社会实践。迄今为止,在我发表的100余篇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16部专著中,都严格按有关规定将引用的别人成果清楚地加以标注。
    最后,讲学术道德,就要保证学术评价的公平和公正。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我和组内的其他评委一起,承认心理学是一个小学科,应该在任期内积极使够条件的单位成为博士点和硕士点,为推动中国心理学的学科发展提供建设的重要平台。在参与各种推荐、评审、鉴定、答辩和评奖的活动中,我都支持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从不滥用学术权力,做到对任何个人或单位都照章办事,是不是自己学生一个样,是不是熟人一个样,是不是事先打招呼一个样。
                                         二、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廉洁从教,是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特征,是新形势下纯洁教师队伍,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界在社会中声望的必然要求。为此我有三点感受:
    其一,讲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就要淡泊名利。由于我的勤奋并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得到了学校和学术界充分肯定。但我始终认为,一个师德高尚、淡泊名利的学者,必须把自己置于团队之中。1985年5月,我协助恩师朱智贤教授创建了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并长期担任所长,经过近20年的努力,研究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研究机构,这个教师群体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在名利面前相互谦让。1990年,这个群体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专家评价为达到国际水平的博士点,从1999年起,先后被评为教育部首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自然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学科。
    其二,讲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就要甘为人梯。1994年,佐治亚大学的一位教授邀请我携夫人去美国讲学,条件是提供往返机票和一笔相当可观的酬金。我在表示感谢的同时提出,希望把这笔经费用来资助我的博士生出国深造。1986年以来,我积极创造条件,先后送16位研究生到美国深造,他们学成后,有15位学生按时回国,为国效力。我常常对我的学生说:当我们打开美国心理学论著时,除了引用国际公认的瑞士学者皮亚杰的资料外,都是他们自己的成果;当我们翻开前苏联的心理学书籍时,给人一种俄罗斯的民族自豪感;但如果再来看看我们目前的研究成果,从设计到结果,几乎都是别国的东西,这样下去,何时才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中国人口众多,心理科学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回国能为心理学的中国化发挥更大的作用。多年来我积极扶植年轻学者,自1988年起,先后推荐两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担任副所长。1999年,我58岁时,坚持辞去首批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基地主任职务,力荐优秀青年学者担任。
    其三,讲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就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研究生导师,我从不接受在读研究生的任何礼品。作为大学教授,被邀请讲学和评审的机会不少,但我从不多收讲课费和评审费,不知有多少次退还或寄回超标准的酬金,并主动上交讲课费和评审费的个人所得税;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我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多次谢绝与申报博士点、硕士点的有关来访要求,更不收取他们包括现金在内的谢礼。
                                             三、严慈相济,教书育人
   师德突出地表现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上。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我努力实施“爱的教育”,即爱祖国、爱人民、爱教育、爱学生。爱的教育集中地体现在“师爱”上,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它是一种严字当头、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书育人、促进学生成才的感情基础。
    讲严慈相济,教书育人,首先就要教育学生成长先做人。我教书育人的理念是: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我对学生的“严”,首要的是“做人”,一流人才的基础是砥砺一流品性。因此,我强调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厚德载物的传统美德。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我曾亲自介绍11名研究生入党;在遵守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方面,我要求学生不能随意更改任何数据,更不能抄袭别人的成果;要求学生从具体小事做起,把做人与学业发展结合起来。我鼓励研究生积极承担社会工作,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质,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其次,讲严慈相济,既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又要教育他们立志成才。凡考我的博士生,我从逆向提出了“5不招”的标准,即:考前没有任何成果的不招,面试时发现缺乏创造精神的不招,没有拼搏精神的不招,没有成就动机的不招,有才无德的不招。我所指导的研究生,都要过实践关,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积极地投入到全国3000多个教育实验点去,为基础教育改革贡献力量。在此基础上,我注意严格抓好知识、科研和论文等三个环节。博士论文预答辩前,我通常要给学生改上5至6次,几次改下来,学生们就知道了什么是规范,什么是严谨。有的学生的博士论文曾在我的要求下改了20多遍。自1999年以来,我已有两位博士研究生获得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5年,我的3名博士生中,一位因科研成果卓著提前半年进行了博士论文答辩,而另两位却因论文的质量不够,我要求他们推迟半年或者一年再答辩。
    第三,讲严慈相济,教书育人,就要感情投资,处处关心学生。我对学生说:“论年龄,我是你们的父辈,我在内心也把你们当我的孩子,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告诉我。”对学生们的各种问题,我都考虑得特别细致,而且我不仅在他们求学期间给予关心,即使毕业后仍然“跟踪服务”,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我关心学生的“帽子”,为他们晋升职称而努力地创造条件;关心他们的位子,为他们职务升迁介绍情况,积极推荐;关心他们的房子,为解决留校学生的住房而四处奔波;关心他们的妻子(丈夫),为他们的配偶调动多方奔走;为他们的恋爱婚姻劳心费神;关心他们的孩子,为解决学生子女的“午餐”问题去求助小学校长;关心他们的台子,即发展学科的平台,为各地学生所在单位的学科建设,特别是学术队伍建设而出谋划策……一位回国的学生曾深情地说我:“不是父亲胜似父亲”。我的一个在日本留学的博士说:“我每年要回国7至8次,因为我的根在中国,母校与恩师是孕育这根的土壤”。但我觉得,我仅仅做了一点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发表评论
南昌大学工会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225 传真:0791-83969225 E-mail:gh@ncu.edu.cn